兵团“乡土记者”魏宗铨的故事

作者:古丽克孜

2023-07-16 11:22

  魏宗铨,现年58岁,中共党员。周围人习惯喊他“魏新闻”,他留着平头,头发根根向上,中等个头,走路轻盈,就像一阵风。1993年至今,历任统计员、技术员、副连长、副指导员等职务,一直奉献在团场基层一线。作为一名基层骨干通讯员,无论工作岗位和职务如何变动,他对新闻写作的痴心依旧。他在每个采访本的扉页上都写着同样的四句话:“辛勤耕耘、笔耕不辍,求新求实、化蝶为蛹,有得有失、硕果累累,冬去春来、热情不减。”

  1991年至今,他从事业余新闻工作32年,以一位“新闻人”的视角,将对这片土地的情、对职工群众的爱,化作一组组精彩的镜头、一行行滚烫的文字,弘扬社会正能量,传递着时代好声音。“用笔尖弘扬美好,用镜头凝聚真情,是他一直以来的梦想。”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近32年来,他扎根在基层一线,从事业余新闻写作,他的身影,总是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之中,他就是新疆农垦科学院驻三师图木舒克市四十四团五连“访惠聚”工作队队员魏宗铨。

  在32年之中,他先后在各级报刊杂志及网络上,发表稿件及图片8000多篇(幅)。从团镇机关到基层单位,大家习惯称赞他“乡土记者”、“草根记者”,该团镇社会事务办称赞他“团镇发展的记录人”;2010年1月至2023年7月,在12年之间,他先后在不同场合抓拍照片55000多张,该团镇党建办称赞他“图片资料库”,周围人称赞他“乡村爱心摄影师”。

  新疆《兴农网》、喀什市人民政府网、阿克苏市《金土地网》、河南省《今日安报》(原名河南法制报)、《河南日报》报业集团主办的《新闻爱好者》杂志、河南省《青年导报网》《信阳广播电视报》《今日息县报》、息县人民政府网等媒体,在6年之前,曾经报道过他的事迹。近几年来,《兵团日报》《兵团电视台》、兵团《胡杨网》、兵团新闻网、第三师融媒网、三师《叶尔羌报》、三师政务网、幸福三师网、四十四团永安镇微信公众号等媒体再次报道过他的事迹。

  从事业余新闻工作32年以来,魏宗铨骑坏了3辆自行车和4辆摩托车;家中留存有80多本记得满满的采访本,30多本收集自己文章的剪报本,获得过48项各类宣传单位和媒体颁发荣誉证书;采写新闻稿件9000余篇(幅),在40多家报刊杂志及各类网络媒体上发表稿件8000多篇(幅),连续26年被团场评为优秀通讯员,连续18年被三师评为“优秀通讯员”,也曾被兵团党委宣传部授予“优秀通讯员”荣誉称号。

  三师党委宣传部副部长、文明办主任梁立新,曾对魏宗铨同志称赞道:“笔上生花,续写师市发展的新篇章,向你学习,向你致敬。”

  连队“爱心摄影师”、镜头传递兵团情

  从职工到干部,从基层业务人员到驻连“访惠聚”工作队队员,身份的转变,收入的提高,让他享受兵团改革的“红利”。驻连“访惠聚”工作队三年的经历,品味酸甜苦辣滋味,让他记忆犹新。魏宗铨说,感谢党组织多年的教育与培养,激励他坚守与执着32年,让他享受今天的幸福生活。

  正是这样的生活经历,给了魏宗铨创作的方向与动力。

  魏宗铨所拍摄的照片贴近人民、贴近生活。他时刻牢记:奋斗者的新时代应该突出“新时代”这三个字,拍摄者的拍摄对象不能局限于传统劳动者,更应该聚焦在一些新兴行业的劳动者身上。他拍摄的组照《民族乐器制作师》、《民族特色画师》、《维吾尔族豆腐坊》那一组组照片,体现了团场鲜有的职业,也展现出了新时代乡村振兴的风貌。那一组组照片,也展示最美的劳动瞬间,表达对劳动者的敬意。

  在魏宗铨看来,“他对自己最满意、最快乐的状态,就是当别人搓麻将或喝酒打发时光时刻,他加班加点忙于写稿。每当自己的名子出现在网络或报刊上的时候,你看不见他和新闻在路上。”

  抓拍照片靠眼力,而不是靠手动快门。抓拍各种重大活动好照片,是他平常的看家本领。2023年2月,他与师市宣传部副部长、文明办主任梁立新、师市文联常务副主席刘伟林“零距离”交流过,目前,第三师范围内55岁以上,坚守32年写稿的人少见。在32年之中,甜苦掺合唯己知。

  在55000张照片中,那些真情笑容,饱含着苦与乐,那一段段非同寻常、感人至深的经历令人感动,充满对各行各业劳动者的爱和对美好生活的盼望。

  锲而不舍挖新闻,身患伤病笔不停

  在了解他的同行眼中,他最大的特点是新闻眼光“刁钻”,他往往能发现别人不易察觉或者熟视无睹的新闻。32年来,他先后深耕于13个不同性质的单位,但唯一不变的是他那颗想用笔尖和镜头记录时下的“乡土记者”的责任心和担当。

  为在业余时间写稿,魏宗铨妻子可没少跟他闹别扭。2005年6月,为了不耽误自己的新闻事业,他背着妻子,一咬牙拿出6900元钱买了一台当时价格最高的笔记本电脑。有不理解的同事说:“傻子一个,公家的事,个人出什么钱钱。”每次听到这些,他总是一笑了之,可妻子那里就没这么顺利了。有次妻子和他大吵了一架,当时连离婚都提上日程了。魏宗铨说,这是妻子和他闹得最厉害的一回。

  2014年5月8日傍晚,魏宗铨下班途中因乘坐摩托车不慎摔倒,伤及右胸、右肩部,两处出现6根肋骨骨折,在医院住院15天,在治疗期间,他翻阅身边的《采访本》,经过反复推敲、修改,以《四十四团金墩社区提倡文明服务》为标题的消息,刊登在6月16日三师《叶尔羌报》上;2015年4月29日,魏宗铨第二次住进图木舒克市人民医院做手术,对身体右侧多发肋骨骨折内固定取出术(即一年后第二次手术),在住院治疗期间,他翻阅提前采访的民族团结新闻素材,以《老党员倾力助学古丽努尔展笑颜》为主题的人物通讯,被《生活晚报》采用。

  2015年10月23日《生活晚报》第四版以“新闻路上多艰辛,甘于奉献终不悔”为标题进行报道。同年11月7日,图木舒克市电视台以“魏新闻”其人其事为标题进行报道。同年11月9日,三师《叶尔羌报》第三版,转载《生活晚报》记者朱放宁采写魏宗铨的先进事迹。11月27日,三师电视台转播他的事迹。

  在四十四团永安镇,凡熟悉魏宗铨的人,无不被他对新闻报道写作的执著精神所打动,大家亲切地称他为“乡土记者”。在他的作息时间表里没有节假日,一年四季笔耕不辍。魏宗铨经常说,事事留心皆新闻。平时他的衣袋里总装着笔记本、笔、照相机、智能手机四大件,发现新闻线索就随时记下来,连吃饭时看电视、听广播发现好的词句,他都会放下碗筷记到备忘本上。

  2021年7月份,他收到第三师图木舒克市摄影家协会会员证,2022年1月8号,他加入了新疆兵团摄影家协会,2022年4月15号,他加入第三师图木舒克市新闻工作者协会,2023年3月6号,他加入第三师图木舒克市文艺评论家协会,2023年3月1号,他被中国晨报新疆频道聘为特约记者。平时连队工作忙,几乎没有时间写稿,毎当别人午休、喝酒、钓魚及搓麻将时间,他仍然在加班加点写稿件。

  魏宗铨,他就是这样一个平凡的兵团人,他用脚丈量、用心感悟、用笔书写和见证着兵团的发展和变化,展示着职工群众衣食住行不断向好发展的实况及一代代兵团人的兵团精神。

  兵团精神是兵团人履行使命的强大精神支柱。在了不起的人生“数字清单”背后,是魏宗铨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对无私奉献、艰苦奋斗精神高地的默默坚守。魏宗铨,是兵团精神的践行者,更是兵团精神的传承人、代言人。(古丽克孜)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国廉评论网"或带有国廉评论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国廉评论网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本网注明“来源:×××(非国廉评论网)”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版权问题联系:18201558382;我们将在核实确认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