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9-25 07:17
日前,教育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普通高等学校艺术类专业考试招生工作的指导意见》,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规范高校高水平运动队考试招生工作的指导意见》,对深化相关领域考试招生改革作出部署。
“两项考试招生改革通过进一步加强统考统测、严格选拔标准,引导高校不再盲目组织校考,减轻学生和家长的考试负担和经济负担,为有艺术体育特长的孩子创造公平发展的机会。”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
为选拔艺术、体育人才,我国自1952年开始“艺考”、自1987年启动高水平运动队建设试点。多年来,两类考试招生取得明显效果,但距离新时代新要求仍存在差距,部分考生和家长甚至错将其作为“升学捷径”,功利性报考。
根据意见,将推动高校进一步明晰人才选拔培养定位,优化艺术学科专业布局,对社会需求不足、培养质量不高的专业予以调减或停止招生。对于不具备相关师资、设备、场地等组队条件,退队率超过20%的高校,和非奥运会或世界大学生运动会项目、未设运动员技术等级标准、生源严重不足且连续两年录取数为零的相关项目,不再安排高水平运动队招生。
“当前,由于艺考省级统考覆盖范围有限,全国组织校考的高校有300多所,参加校考考生约160万人次,校考组考和规范管理面临较大压力。”教育部有关部门负责人介绍。意见明确,到2024年,基本实现艺术类专业省级统考全覆盖,不再跨省设置校考考点。
近年来,高水平运动队14个招生项目中的7个已陆续纳入全国统考,获得高校、考生及家长的好评。意见明确,2024年起,高水平运动队考生文化考试成绩全部使用全国统一高考文化课考试成绩。专业测试全部纳入全国统考,由国家体育总局牵头组织实施,高校不再组织相关校考。“全国统考既可以提升专业测试的公平性、科学性,也有助于降低学校组考成本及考生、家长多校应考的成本。”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有关部门负责人说。
艺考、高水平运动队招考之所以被错当成“升学捷径”或“敲门砖”,缘于部分高校对两类考生文化课成绩要求偏低。这既不利于学生长远发展,也不利于高校培养高水平艺术体育人才。
部分考生和家长“重专业轻文化”,一些考生入校后甚至难以完成正常学习任务。针对这一问题,两个意见明确:各省(区、市)因地制宜、分类划定、逐步提高艺术类各专业高考文化课成绩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2024年起,招收高水平运动队的“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对考生的高考成绩要求须达到生源省份本科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其他高校对考生的高考成绩要求须达到生源省份本科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的80%。与此同时,对于专业成绩突出、具有特殊培养潜质的考生,允许高校探索建立文化课成绩破格录取办法,并接受严格监督。
根据意见,2024年起,符合生源省份高考报名条件,获得国家一级运动员(含)以上技术等级称号者方可以报考高水平运动队。2027年起,符合生源省份高考报名条件,获得国家一级运动员(含)以上技术等级称号且近三年在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规定的全国性比赛中获得前八名者方可以报考高水平运动队。意见还一改以前高水平运动员招生不限专业的做法,规定从2024年起,高考文化课成绩较高、文化基础较好的考生可报考普通类专业,其他考生限定在相关的体育学类专业就读。
“不再把艺考、高水平运动队考试招生作为进名校的‘跳板’,这对于引导基础教育在美育、体育中重视培养学生的艺体兴趣,不再围绕功利的升学打造特长极为重要。”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说。
“在艺术类专业考试招生中,凡在规定时间内有指导、被指导关系或有亲属关系及其他利害关系的考评人员和考生,均须按要求进行申报,并严格执行回避制度。高校领导干部子女或其他亲属报考本校的,须向学校报备并在校内公示,相关领导干部要全程回避。”教育部有关负责人介绍,两项考试招生改革都强调了“回避制度”,对于隐瞒不报、弄虚作假或违规违纪的考评人员,按有关规定严肃处理,并列入“黑名单”,终身不得参与高校考试招生工作。
在新生入校后,则要严格组织入学复查。意见明确,对于审查或专业复测不合格、入学前后两次测试成绩差异显著的考生,要组织专门调查。对于通过弄虚作假、徇私舞弊方式骗取录取资格的学生以及违规录取的学生,一律取消入学资格、录取资格或学籍,并记入其考试诚信档案。
为解决一些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在校管理不够严格的问题,意见明确,高水平运动队录取学生入学时应与高校签订协议,认真履行参加训练和比赛的义务。高校要把学生在运动队的考核,包括参加训练学时和表现、比赛成绩和突出贡献等情况另设为必修课进行管理,并计算必修学分纳入总学分。对入学后擅自不参加训练和比赛的高水平运动员,高校要严格按照学籍管理规定进行处理,情节严重的给予纪律处分或者退学处理。
9月24日,教育部召开全国高校艺术类专业和高水平运动队考试招生改革工作视频会议。会议要求,各地各高校要充分认识推进两项改革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落实改革任务,深入细致开展政策培训,严格考试招生规范管理,确保两项改革落地见效。
1、凡本网注明"来源:国廉评论网"或带有国廉评论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国廉评论网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本网注明“来源:×××(非国廉评论网)”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版权问题联系:18201558382;我们将在核实确认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