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帮助我们实现了太空梦”(海外纪闻)

2022-01-17 09:09

  埃塞俄比亚恩托托空间天文台地面站。

  在东非的阿比西尼亚高原,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以北约20公里,坐落着灰白色的恩托托空间天文台地面站。高大的卫星接收天线向天而立,数据分析与处理机房坐落在旁,身着制服的技术人员在监控室里实时记录着埃塞首颗人造卫星ETRSS—1发回的信息。

  作为埃塞空间科学和技术研究所卫星项目负责人,伊尔卡尔·查尼现在已不需要每天都去地面站,他的工作团队在中国航天工程师的培训下已独立承担起了卫星监测任务。“几年前,这都还只是埃塞俄比亚人的梦想。中国生态环境部联合国家航天局等机构,通过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十百千’项目,帮助埃塞相继发射了两颗人造卫星,兴建了地面站,并系统培训了技术人员。中国帮助我们实现了太空梦。”查尼说。

  如今的恩托托山,因为拥有这座神秘而令人振奋的卫星地面站,成了埃塞俄比亚人的网红打卡地,当地政府积极向民众普及这座“天眼”的功用。查尼介绍,中国援助的遥感卫星对整个东非地区的生态环境观测起到重要作用,让埃塞俄比亚人第一次通过自己的卫星图片看到亚的斯亚贝巴的城市布局、祖客拉休眠火山周边的植被、库卡湖区的水体变化……更重要的是,埃塞是传统农业国家,卫星能够及时捕捉地面环境变化,比如尼罗河流域的火点及火情分布、农牧场旱雨季的地面湿度变化等,监测数据在处理后对指导农业活动意义重大。

  回忆起当时首颗卫星上天、地面站初建时的场景,查尼依旧兴奋。“我们所有在场的技术人员欢呼雀跃,高喊:‘这是我们的地面站,这是我们的宝贝!’大家挤在一块儿和天线合影,庆功时宰了两头羊感谢中方人员。”

  斯卡蒂是卫星地面站的数据传输工程师,负责每天对卫星传回的数据进行接收、解调和记录。“我们当时在中国接受了半个月的培训,回到地面站后中国工程师又手把手教我们,但真到独立操作时仍有不少问题需要请教。”斯卡蒂说,自己的工作是整个地面接收系统中的重要一环,直接关系到后期卫星数据的分析和应用,必须学到真本事。

  令查尼更感振奋的是,中国与埃塞俄比亚的航天合作仍在稳步推进。“目前ETRSS—1卫星的分辨率是13.7米,更多用于大范围生态环境监测。随着我们第二颗卫星的发射以及更大接收天线的设立,埃塞俄比亚将逐步实现分辨率达1米的高精度卫星数据处理。”查尼在接受当地媒体采访时表示,埃塞俄比亚和中国的航天合作是全方位的,在中方帮助下,埃塞不仅已拥有两颗遥感卫星,还拥有了一批相关技术人才,目前埃塞已计划自主生产卫星并实现卫星应用商业化,覆盖整个东非地区。

  埃塞俄比亚驻华大使特硕姆·托加表示,通过卫星项目,埃塞获得了大量应对气候变化的可靠分析依据。“埃塞国内大批青年开始了解、关注、学习航天技术,并在中方帮助下获得来华和在站培训机会,现在已成为卫星运控、气候变化分析的骨干。这是对两国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进一步诠释和发展,双方合作还将不断深入。”

  (本报亚的斯亚贝巴电)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国廉评论网"或带有国廉评论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国廉评论网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本网注明“来源:×××(非国廉评论网)”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版权问题联系:18201558382;我们将在核实确认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