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干部下访要善于洞察“里子”

2023-10-07 09:58

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人民群众来信来访,是各级领导干部联系群众的重要桥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信访是送上门来的群众工作。从群众“送上门”到领导“走下去”蕴含着丰富的政治智慧和浓厚的为民情怀。

勤于扑下身子,在基层一线中寻找“疑难症”。扑下身子是坚持党性原则和人民至上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性说到底就是立场问题,共产党人无论是想问题、搞研究,还是作决策、办事情,都必须站在党和人民立场上,而不能把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这就是共产党人的党性原则。领导干部如果只在办公室里干工作、会议室里听汇报,群众的声音就不能清晰入耳,群众的诉求就难以摸准抓实。只有勤于扑下身子,积极跑、认真看、仔细听,才能发现真问题,开拓新思路,琢磨好方法,为民谋福祉。

如果说自下而上可以化解基层大多数的“小矛盾”,那么自上而下则能解决剩余的“大问题”。一个“大”字,实际上凸显领导干部能否勇于担当。一个时期以来,一些领导干部热衷搞急功近利的“政绩工程”,不愿下访甚至回避上访群众,导致问题被遮蔽、矛盾被掩盖。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好政绩的关键在干出实绩,干出实绩的核心是为民解忧,为民解忧的前提是深入基层一线、大兴调查研究,找准那些老百姓急难愁盼、矛盾尖锐复杂、牵涉面广的“疑难症”,直面群众反映突出的问题。

善于洞察里子,在分析问题时握好“显微镜”。洞察里子是坚持科学决策的必然要求。如果说能不能扑下身子是态度问题,那么能不能洞察里子就是能力问题。领导干部下访找到“疑难症”后,对问题成因的判断和剖析,决定了未来举措的主要方向。解决“疑难症”讲求的是对症下药,如果偏离了问题方向,开错了方子,很有可能会激化矛盾。因此,领导干部要高度重视对问题的分析,透过现象看本质,紧紧抓住问题的“牛鼻子”,分清主次矛盾,奠定科学的问题分析框架。

会诊“疑难症”时,领导干部既要从经验层面“把脉”,认识矛盾问题的一般性,更要紧握“显微镜”,仔细分析矛盾问题的具体性。常言道,谋定而后动。领导干部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全面分析“疑难症”背后的历史因素、利益群体、制约条件、政策障碍等,详尽梳理“疑难症”的逻辑链条,把“问题是什么、为什么会形成、怎么样去解决”分析清楚,为科学施策、精准施策提供有效保障。

勇于协调步子,在解决问题时用好“工具箱”。协调步子是坚持系统观念的必然要求。一方面,基层的“疑难症”往往是由综合因素引起的,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不是某个部门能够单独解决的;另一方面,部门不同,层级不同,利益场域不同,对待“疑难症”的态度也不同,这就给主要领导干部提出了协调步子的基本要求。领导干部要提高政治站位,坚持系统谋划,心怀“国之大者”,站在工作全局解决问题。

面对需要协调各方、统筹资源解决问题的工作实际,领导干部要坚持系统观念,用系统思维指导实践。注重发挥党的全面领导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建立协调解决的组织架构和工作机制,积极牵头推动上下级互动、多部门协作、全方位联动,构建“党建+信访+治理”全域工作格局。在坚持系统施策的同时,还要重点突破,抓住关键人、解决关键事、找准关键点,善于将“工具箱”中的各项工具用足、用准、用好,协调推动问题矛盾的解决。

善于结好果子,在下访过程中收获“鱼水情”。民心是最大的政治。领导干部下访倾听群众声音,为群众办事,重点就在一个“实”字。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所谓“实”,就是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领导干部如果政绩观发生偏差,把下访工作当作粉刷个人形象的涂料,只会诞下官僚主义形式主义恶果,只有实心干事,坚持走群众路线,才能结下实绩的硕果,赢得群众认可。

收获“鱼水情”,巩固干群关系的坚实基础。领导干部下访的过程,既是收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凝聚党心民心、增进干群联系、改善党的形象的过程。一个政党,只有根植人民,方能万古长青;一个党员干部,只有心系群众,才无愧共产党人的光荣称号。领导干部要牢记与群众的“鱼水关系”,以鱼自比,常思水之恩情,用办的每一件实事为群众谋幸福,用收获的每一份赞誉为干部铆干劲,推动形成和谐融洽的干群关系,夯实党长期执政的群众基础。(陶元浩)


(责编:宋美琪、陈羽)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国廉评论网"或带有国廉评论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国廉评论网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本网注明“来源:×××(非国廉评论网)”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版权问题联系:18201558382;我们将在核实确认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