霞云岭上,歌声响起来……(致敬革命前辈)

2021-12-18 08:28

  图为平山县曹火星纪念馆远眺。
  崔志林摄

  今年春天,我们驱车从西柏坡南行,不久即见到曹火星纪念馆静静伫立。这座肃静朴素的建筑,坐落于岗南水库大坝半坡,身后是千顷碧波。纪念馆东望着流淌不息的滹沱河,静静地注视着孕育了曹火星这位优秀音乐家的小村庄——河北省平山县西岗南村。

  此刻,《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铿锵的旋律,一遍遍地在纪念馆小广场上响起。我的思绪跟随着馆内展出的文物和图片,穿越近百年的时光,走进了那片战火烽烟之中。

  从纪念馆出来后,我们走进小村寻觅:曹火星童年的足迹,藏在怎样的一方水土里?理想的萌芽,是何时根植于他的心底?那首永恒的旋律,又是如何在他滚烫的笔尖喷涌而出……

  一

  走过街巷,古朴的门楼还在,沧桑的泥墙还在。村支书辗转找来钥匙,我们因此得以踏进曹火星故居的小小庭院。木房梁,花格窗,叠映出百年前的情景。

  1924年10月18日,一个瘦弱的男孩出生在河北省平山县西岗南村。父亲曹清廉简朴和善,经营着一个较为富裕的大家庭。曹清廉给这个孩子取名曹峙,字文山。

  小曹峙聪明好学,在音乐课上他还学会了识简谱,对老师使用的一架风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然而,1937年,他继续求学的梦被炮火击碎。小曹峙和家人目睹了日军铁蹄过处的家园一片狼藉。但同时他也看到,逆流勇进的八路军“战地救亡团”在一个月里组建起“平山团”,一千七百多名农家子弟参军入伍,慷慨奔赴抗日战场。

  一个声音在小曹峙的心底呐喊着——“要抗日!要救国!坚决不做亡国奴!”十三岁的他通过同学介绍,当上了村里青年救国会主任。这个小小少年带领几位青年,为八路军捐款捐物,在村里做参军动员。

  1938年大年初二,小曹峙离开家中,后加入平山县“铁血剧社”。在平山团的组建过程中,人们认识到文艺宣传的巨大作用。在平山县委书记王昭倡议下,县里以“铁血抗战”精神为宗旨成立了剧社。一些青年知识分子自编自演节目,展开宣传。剧社社员纷纷改名,以示坚强的意志和不怕牺牲的决心。小曹峙改名“火星”,暗合“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意。

  初夏的一天,冀西重镇洪子店恰逢大集,乡亲们云集戏楼下,来看铁血剧社的演出。只听一个脆生生的女声从幕后唱出:“自从去年七月间啊,鬼子就把沙岭占,临近的百姓遭了殃啊,家家户户那个泪涟涟,侵略者好凶残!反对封建家庭的束缚,一心抗战我把军参。”等那位“女子”走到台前,老乡们一看顿时不解:“没听说剧社里有坤角儿,哪里来的女演员啊?”

  可演员的长头发确实是真的。原来,曹火星为了演出,特地留起了长发。一时间,老百姓被这出新编戏和“女主演”深深吸引,宣传效果出乎意料。曹火星也一唱成名。

  二

  铁血剧社成立之初,曹火星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教大家识谱,演唱抗日歌曲。后来,他将旧曲填新词,把民歌小调改为抗日歌曲。随着演出的增多,这种方法显然已不够用,曹火星非常希望自己能创作歌曲。

  1939年,曹火星偶然在旧书摊买到一本《和声学》,他如获至宝,开始自学,由此简单掌握了一些乐理知识。正在他苦于无处求学时,一支来自延安的文化部队——“华北联合大学”,跋山涉水来到了平山县。

  1940年初,平山县派铁血剧社全体成员到华北联合大学学习。曹火星选择了作曲专业。他利用一切时间,抄教材,抄音乐杂志;学理论,特别是毛泽东同志的文章。终于要作曲了,他脑中浮现出平山团上战场的情景……好,就写平山团!《上战场》几乎是一挥而就,曲调昂扬、奋进。

  曹火星拿着稿子,忐忑不安地去找老师卢肃。卢肃看了,只改了一个音符。曹火星再次唱时,发现大不一样!从那以后,他更加慎重地对待每一个音符。

  八个月后,曹火星从华北联合大学结业,继续投入抗战宣传。没有舞台,他们创作出“活报剧”,天做幕布,地为舞台,赶集的老乡就是群众演员。

  在晋察冀边区艺术节上,当看到华北联大文工团、西北战地服务团用小提琴演奏时,曹火星羡慕极了。全凭记忆和想象,经过反复打磨,他竟然也制造出了一把“真正的小提琴”。我们的文艺战士,不等不靠不要,没有条件,就创造条件,愣是制造出抗日宣传的“洋乐器”。

  那时候,曹火星背上两颗手榴弹,报名到敌占区去做宣传。他在敌占区发传单,还曾被困山中,差点牺牲。但他一点儿都不畏惧,不断积累着斗争的经验。

  艰险压不倒曹火星他们,但思想的困惑有时却束缚着他们。当时,边区一台台“洋大戏”上演。曹火星他们没见过沙发,没用过电灯,更演不了外国戏,因此产生了悲观情绪,有的人甚至想退出剧社。

  1942年5月,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的文学艺术都是为人民大众的,首先是为工农兵的”。在讲话精神的鼓舞下,曹火星他们思想上的疙瘩终于解开了,为人民创作的信心更加坚定了。

  曹火星在回忆录里提到:“……儿童团、青救会、民兵连、妇救会,处处是歌的海洋。开大会、搞生产,都互相拉歌,进行比赛,用抗战歌曲开路。这激动人心的场面,促进了我写歌的愿望,创作出《向敌人进攻》《春天里暖洋洋》等歌曲,鼓舞了我的劲头。”

  著名作家周而复在《晋察冀行》中提到:铁血剧社和周巍峙领导的西北战地服务团,在短短的两年间,为边区训练了四千五百二十四名学员……仅仅在平山县,五百多个村庄里有剧团、秧歌队、霸王鞭队,真正让文艺成为“战胜敌人必不可少的一支军队”。

  三

  1943年春天,面对鲜红的党旗,曹火星激情澎湃宣誓入党。那时他还不知道,父亲已在“岗南惨案”中遇难。

  秋天,曹火星被派到房山县堂上村参加村里的减租减息运动。他和两名同志翻山越岭,终于到达美丽的霞云岭上。曹火星他们和村干部接头之后,迅速投入工作,教当地群众唱歌、打霸王鞭,积极发动群众。

  当时,曹火星他们用民间小调填词作曲,为适合打霸王鞭创作了一组歌曲,宣传党的抗日和减租减息政策。但是总觉得歌的力度不够。曹火星决定再写一首能高度凸显主题的歌。

  那一年8月,《解放日报》发表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的社论,与国民党反动派针锋相对进行斗争。

  沉沉群山,寂寂深夜。曹火星端坐在小木桌前凝想。灵感突至,他拿起了笔,文字如滚落的珠玑一般落到纸上……

  歌词写完,曹火星长长吁了一口气,拨亮灯花,接着反复默读。创作的激情,鼓舞着他马上谱曲。民间小调、戏曲曲调接续涌来,眼前浮现出孩子们打起霸王鞭行进演唱的情景。对,要明快、流畅,节奏要整齐。根据感情的需要,他把前面的旋律进行了重新安排。最后,是几个连续的、慷慨上扬的高音音符……那一刻,他终于谱出了蓄积于心的声音。

  接着,村里儿童团团员学唱了这首歌,之后逐渐在各个剧团传唱。两年后,《晋察冀日报》发表了这首歌,从此,它在各个边区广泛传唱开来。

  曹火星曾这样写道:“抗日根据地的广大人民群众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克服种种困难坚持抗战,搞民主建设,使人民当家做主,搞土改发展生产,给人民改善生活……这些活生生的事实是我亲眼所见……党和人民同生死、共患难,人民群众为抗战送儿、送夫参军,支援前线流血牺牲……没有共产党就不会有坚持抗战的局面;没有共产党的领导,广大的人民群众就不可能翻身解放做主人;没有共产党的领导,就不会创建一个崭新的中国,这个道理要让广大群众明白……我讲了真理,说了实话,写了实情,反映了人民的心声。”

  这首歌创作之初,曲谱是适合边唱边跳的形式,后来因主要是演唱,于是进行了修改,以更加适合广大群众的演唱习惯。歌中“抗战六年多”的歌词,最后固定在抗战胜利之时——“抗战八年多”。

  这首歌最初的版本和后来广为传唱的版本差一个“新”字。根据党史专家记述,一天毛主席听见女儿李讷在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立即纠正说:没有共产党的时候,中国早就有了,应当改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后来,这首歌便改了过来,并传唱至今。

  四

  新中国成立后,曹火星曾任天津音乐团副团长、天津市文化局局长、天津市文联副主席、天津市音乐家协会主席等职务,为天津文艺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也因此变得格外繁忙起来,自己的专业创作不得不利用业余时间来进行。

  冬天,大雪纷飞的路上,自行车的链子掉了,曹火星推着车奔跑,他怕耽误了去中央音乐学院旁听课程。他太需要系统学习音乐知识,要利用一切机会去进修。夏天,大女儿曹红雯半夜醒来时,常常看见父亲在遮盖的灯光下奋笔疾书;天气太热,父亲就把脚泡在凉水盆里。办公室里,同事们看见他在工作之余,悄悄拉开办公桌的抽屉,在纸上写着、改着一个个音符……

  晚年,双眼几乎失明、躺在病床上的他,依然坚持创作。他的老战友们都说:“曹火星是一个端着冲锋枪的战士,又是一个身负重荷、精疲力竭却非要走向目标的跋涉者。”

  1999年,生命垂危之际的曹火星,还在为澳门回归祖国谱写歌曲。他说:“假如我的作品能为祖国的建设起到一滴水的作用,这将是我的最大的幸福和愉快。”

  这位战士,这位跋涉者,一生都默默地过着清贫的生活。

  曹红雯记忆最深刻的,是父亲的能凑合和“抠门”。曹火星没有任何嗜好,身上的衣服补丁摞补丁。三年困难时期,有人拿粮票换鸡蛋补身体,他却不那样做。孩子们饿得哭,晚上睡不着,他就讲战争年代吃野菜、刮树皮的故事,却把省下的粮票接济他人。他任天津音乐团副团长时,主动提出不参加分房,一家六口住三十平方米的房子,没有暖气,一住就是十几年。别人不理解,他却说,这比战争年代强多了,只要有能创作的地方就行。

  后来,按照政策,组织上发给曹火星六千元的生活补助费,这在当时是一笔巨款。和他患难与共的妻子齐玉珍身体不好,多么需要这笔钱补养一下身体呀。他的三弟身体有病,从平山老家赶来,也希望用这笔钱治病。但是,曹火星和妻子最终商量,国家百废待兴,更需要钱,组织上给的这个钱不能要,于是全部交了党费。他从工资中挤出钱,给三弟看了病。

  他是真正淡泊名利的音乐家。曹火星的二女儿曹红怡曾这样记述:“小时候,我不知道这首歌是父亲写的,直到上学看到音乐课本时才知道。”

  著名演员田华在晋察冀边区工作多年,和曹火星一起合作演出过,无数次演唱过《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但田华却不知这首歌是曹火星创作的。很多年之后,田华问曹火星为什么不早告诉她。曹火星回答:“我们是党的文艺战士,写歌、作曲、搞创作都是我们的职业,至于那支歌,重要的是演唱,并不是为了知道是谁创作的。”

  曹火星将自己的生命凝结成一千六百多首歌曲和多部歌舞剧,默默地把这笔财富放进中国音乐宝库中,然后悄然离开。曲由心生,心声化曲,就已经足够。

  五

  斯人远去,音韵长存。《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旋律一直飘荡在亿万人民的心中。2011年,中央电视台播出十集电视文艺专题片《放歌九十年》,这首歌名列第一集第一首;2015年,数十万网民评选的“我最喜爱的十大抗战歌曲”,这首歌得票数位列第二,仅次于国歌;2019年,这首歌入选中宣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优秀歌曲100首”;今年,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际,祖国大江南北处处传来这首歌的旋律,人民群众洪亮地唱响心中的声音。

  如今,在这首歌的诞生地,北京市房山区霞云岭乡堂上村,还修建起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纪念馆,以图文展示、多媒体呈现、歌曲链接等多种方式,向人们介绍着这首经典歌曲。

  著名音乐家周巍峙说:“他(曹火星)用音乐鼓舞人民前进,人民喜爱他的歌曲。”在著名诗人贺敬之看来:“曹火星同志是闪耀在中华音乐史上的人民之星。”

  歌声为证,歌声致敬。人民的艺术家将被人民永远铭记。


  《 人民日报 》( 2021年12月18日 08 版)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国廉评论网"或带有国廉评论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国廉评论网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本网注明“来源:×××(非国廉评论网)”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版权问题联系:18201558382;我们将在核实确认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