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视评:“欺诈式”营销,票房和口碑双输

2022-06-16 09:06

观众为了“主演”沈腾买票,然而,影片从头至尾,该“主演”只以人形展板形式现身,这着实让人愤怒不已。诚然,国内电影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营销吸睛手段层出不穷,但如上述案例中的“挂羊头卖狗肉”,怎能不让观众愤怒?

无独有偶,2018年电视剧《爱情公寓》的同名电影大打“感情牌”,以“原班人马,十年重聚”等宣传口号吊足了粉丝胃口,实际却是讲盗墓故事,主角也换了人。还有,《地球最后的夜晚》本是艺术片,却在浪漫爱情上大做宣传,结果情侣们在观影时“昏昏欲睡”……凡此种种,一些影片质量不过硬或类型小众,还想挖空心思捞票房,于是在营销造势上动歪脑筋。无论是傍明星,还是玩情怀,再或是造噱头,都充斥着忽悠、扯淡、欺诈,令影片面目全非,使观众大失所望。

这之中,资本“绑架”没有道德底线,令人警觉。这既体现在束缚或无视影片主创团队意见,脱离电影作品本身乱搞营销;更表现出“谁出钱谁说了算”的丑陋,将商业伦理和社会责任抛到九霄云外。资本野蛮“秀肌肉”,为了赚钱不择手段,某些见不得光的做法反而成了“潜规则”。

欺诈堂而皇之,除了唯利是图,电影营销行当本身仍处于“草莽时代”同样不容忽视。目前,尚无专业的电影营销学术体系和科学指导,电影宣发更多停留在花钱买水军、花钱买影评、花钱搞投放等原始赤膊层面。此外,从业者鱼龙混杂,一些影视工作室也只是小作坊,草台班子难免整出“幺蛾子”。

电影营销乱象频发,令观众怨声载道,严重透支人们的信任。背后的资本操纵“竭泽而渔”,更是行业健康发展的大敌。这些问题必须得到高度重视和破解。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法治是规范的前提。只有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电影市场管理与营销规则,强化职能部门的监管职责,才能有效建立针对资本市场与电影市场的联动监管机制,对可能出现的违规行为及时制止,对胆敢越过红线者加以严惩。在经济惩处方面,更当罚到违规违法者的痛处,以儆效尤。

电影从业者更要明白“内容为王”这一根本,让电影回归以创作质量为中心的本位,让营销恪守“可以锦上添花、不能越俎代庖”的本分。事实上,只有剧本过硬、制作精良、演技精湛的电影佳作,才能赢得观众肯定,收获可观票房,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倘若电影的“里子”不行,还试图蒙骗欺诈观众,不仅会面临道义谴责和依法惩处,而且观众必将用脚投票,只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国廉评论网"或带有国廉评论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国廉评论网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本网注明“来源:×××(非国廉评论网)”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版权问题联系:18201558382;我们将在核实确认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