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5-17 16:06
几十年来,每逢春节、清明,“先祭谷公,后祭祖宗”成为福建东山百姓们至今未变的习俗。究竟是什么力量,让当年的县委书记谷文昌永远活在了百姓心中,收获了最深沉的怀念?
来到谷文昌干部学院异地学习交流,重温谷文昌的事迹,仿佛在与一个平凡而伟大的灵魂对话。在谷文昌感天动地的荒岛治沙造林之外,从他计较与不计较的些许侧面中,也仿佛找到了真实答案。
计较增加人民负担。20世纪50年代,东山县买回了一辆旧汽车。谷文昌交代秘书:“车子出门要登记,不管是谁,无三不出门。”然而,不可能总会凑齐3个人,因此谷文昌难得坐车出门。谷文昌总是骑一辆自行车下乡调查、劳动,他说:“还是单车用起来方便,和群众容易搭话。”
1962年,经过十余年的治沙造林,几乎累垮的谷文昌被上级强令去漳州检查身体。通讯员陈耀水陪着谷文昌到了漳州接待处登记住宿时,按规定谷文昌可以住有卫生间的房间,但听说住一个晚上要10元时,谷文昌连连摆手说,何必住这么贵的房间,不能增加东山人民的负担!于是两人找了一家很差的旅社,住一晚每人只要1元2角。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谷文昌以百姓心为心,真情关心百姓疾苦,时刻把百姓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从来不侵民利、不享私利。谷文昌计较的是,一粥一饭,每一个铜板都来之不易,在生活和待遇上挥霍浪费,就是加重人民的负担,对群众劳动血汗的亵渎。
谷文昌在龙溪地区任职时,由于物资匮乏,买啥都得凭票,儿子谷豫东在高中同学怂恿下以父亲的名义买了烟。谷文昌得知此事后,不仅狠狠地训斥了儿子,还领着他到小卖部向阿姨道歉,检讨自己没教好。谷文昌向子女进一步明确了家规:不允许揩公家一点油,不允许沾自己一点光。
谷文昌在东山当“一把手”,无论是正常的招工升职,还是上学参军,谷家人一律“先人后己”;大半辈子与林业管理打交道,从不沾公家一寸木材……谷文昌计较的是自己和家里人、身边人搞一点特殊、享一点特权,侵占公家一丝好处、损害集体一丝利益。他深知,思想上一尘不染,行动上才能一身正气。
1969年,谷文昌全家被下放到宁化。妻子觉得委屈,谷文昌则说,当初南下时,我们的目的就是解放全中国、为人民服务,个人受点委屈算得了什么?女儿谷哲慧面对家庭境遇也心灰意冷,对加入组织心怀顾虑,谷文昌得知后,耐心开导女儿:“一个人不能没有信念……不能因为受了委屈,就丧失信念。”1976年,小儿子谷豫东高中毕业,按照政策规定可以享受留城的待遇,但谷文昌不顾儿子的不解和委屈,坚持把他送到偏远的朱坑知青点下乡。
谷文昌妻子史英萍是南下干部,1952年转薪时定为行政18级,每次遇到提职、提级、调工资时,谷文昌就首先反对。他还多次对妻子说:“不要计较职务与工资,和群众相比,咱们的生活水平已经很高了。”32年的工作中,史英萍的职务、工资级别都没有提升过。1964年,谷文昌调到福州任林业厅副厅长,有关部门提出可以将当临时工的女儿谷哲慧转为正式工,随父亲一起去省城。不料,谷文昌坚决不同意,他说:“组织上调的是我,不是我女儿。”后来谷哲慧的多次转正机会,都被谷文昌叫停,直到15年后才成为正式员工。
“不带私心干革命,一心一意为人民”,谷文昌用权以廉、持身以正,不追逐名利,不享受特权,从不计较职务与待遇,用雷打不动的清廉“标配”和公仆本色矗立了一座精神丰碑。
1、凡本网注明"来源:国廉评论网"或带有国廉评论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国廉评论网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本网注明“来源:×××(非国廉评论网)”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版权问题联系:18201558382;我们将在核实确认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