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真是太美了!”——“沿着河湖看新疆”采访团走进英吉沙县芒辛非遗小镇侧记

作者:霍然

2023-09-07 11:15

  来到古丝绸之路驿站、南疆八大重镇之一的英吉沙县,它的名字总是和英吉沙小刀联系在一起,仿佛小刀就是它的代名词。

\"\"

  前往“小刀村”的刀王故居,一下车就听见院中的“嗞拉”“咣当”声。走进大院,只见十多个工匠正在手工制作英吉沙小刀,大师傅阿不都瓦斯提·艾力在儿子的配合下正在刀身上刻巴旦木花,锻造小刀大师买买提明·白克日正在将铁块反复煅烧、锤打、接合,直到厚薄、样子看上去是一把小刀了,则还要反复淬火、锤打,直至百炼成钢。“我还是第一次见名扬天下的英吉沙小刀是怎么锻造出来的,这次零距离的观看真是开眼了,匠人的精神震撼到我了,难怪大赛中英吉沙小刀总能夺得第一名、金奖,真不愧是‘丝绸之路一枝花’!”人民日报评论部编辑孟繁哲感慨道。

\"\"

  进入诺大的展厅,五颜六色、光彩夺目、美轮美奂的英吉沙小刀着实撼人魂魄,这可都是英吉沙小刀匠人们的心血呀!“早在1954年英吉沙就有小刀厂了,2008年维吾尔族传统小刀制作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英吉沙小刀的特点是既实用又美观,它的刀身略微上翘,呈弧线形,刀尖尖锐,刀刃锋利,刀身优美,刀柄细长,尾部鸟头,刀身和刀柄上都会刻有精美的花纹和图案,有的刀柄上还镶嵌宝石、金银等装饰物。目前,英吉沙县有500多名小刀匠人……”英吉沙小刀传承人胡甫尔·纳麦提对记者们讲述英吉沙小刀的历史、情怀、特点、风格、款式。

\"\"

  “这款英吉沙小刀是轴承钢手工制作而成,锋利无比,看刀柄上的彩色贝壳和白银相搭多漂亮,一把售卖2000多元呢。”销售员情不自禁地赞叹起两把贝壳花色不同的弧线形英吉沙小刀。

  “开张了,开张了,看这名游客一次性购买了6把英吉沙小刀,我们给她邮寄到家。我们这个刀王故居刚营业3个月,每个月收入都过万元。”合伙经营者巴哈德尔·保尔拉售刀、回答记者提问两不误。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英吉沙土陶也声名远播。

  来到非遗小镇的“土陶村”,一座座“土味”的房屋别具一格,纯泥巴外墙的墙面上嵌以陶片、陶瓶和陶罐,就像人们挥之不去的儿时的记忆。来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维吾尔族模制法土陶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阿卜都热合曼·麦麦提敏的家门前,天空中山东济宁援疆指挥部给竖起的标志性大陶壶令记者们赞叹不已。走进院中,只见大师坐在院子里专注地进行拉胚,他的面前摆放着古朴厚重、造型各异、色彩鲜亮的土陶手工艺品。大师的儿子阿卜都克热木·阿卜都热合曼和3个儿媳正在一旁雕刻土陶。

\"\"

  “哇,实在是太漂亮了!你看这个葫芦形状的大花瓶多光洁,这个镂空的技艺多精湛,再看这个带盖的,这个带手柄的,款式太多了,爱了爱了……”赞叹声中,一部分记者围着起身的大师进行采访。

  不曾想,大师的一个儿媳在制作土陶的转盘前坐了下来,只见她往转盘上“嘡堂”砸了两坨陶泥,揉泥、扒圆圈、沾水、旋转、制胚、收口、铲起来,一分钟不到,一个湿润、漂亮的陶瓶就在她有灵性的手中诞生了!中国日报上海分社视频记者吴婉珍、上海广播电视台融媒体中心国际新闻部编导张一苇越看越兴奋,忍不住也上手玩起泥巴来,这个说也想让泥巴转出个陶瓶,那个说想转出个不大不小的陶碗,“你的可以,手感不错!”“你的不行,碗里水太多了。”一时间,小院里动手体验泥巴艺术者、观看者、拍照者暴发出欢乐的笑声。

  来到由山东济宁援疆指挥部、省图书馆、济宁市文广新局联合建设的占地3000余平方米的南疆最大国学书院——英吉沙县国学书院,第九代模戳印花技艺传承人吾吉阿西木·吾舒尔早就在这里等候媒体记者了。

  模戳印花技艺现如今已廖若晨星,唯有英吉沙县有传承人,这让记者对眼前个头不高的传承人肃然起敬。

  大师的眼神善良温暖,言语不多,没有一句大话、客套话,“维吾尔民族是很爱花草的民族,是植物花草为模戳印花提供了丰富的灵感源泉,让匠人展开相像的思维空间,放飞创作的翅膀。”吾吉阿西木说。

  细细观赏店里裙装、围巾、桌布、靠枕上的图案,有的是艳丽的花儿和舒展的藤蔓,有的是植物花草与几何图案交相辉映,相互衬托,比例适中,怎么看都很亲切、舒适、喜庆、吉祥,气韵温暖。“维吾尔族土布印花有刻版印花和模戳印花两种,流传至今的是木章戳印,可在白色土布、名信片上进行工艺图案装饰。”吾吉阿西木说着在桌上一个放有黑色液体的小盆边铺好一块白色土布,只见他取来一个模戳,神情专注地看了看模戳面,然后往白布上用力一压,一朵黑丝边空心印花便呈现在土布上,再取另一个不同花纹的模戳,再用力往白布上一压,如此循环往复,不一会儿,一幅石榴花模戳印花便成功地展现在记者眼前。“往土布上压什么样的花纹图案,全凭自己的审美眼光和相像力合理布局。这种由石榴皮、石榴汁、核桃皮、铁锈、锅黑等植物与矿物质颜料配置而成的传统颜料,印在土布上就长在了土布上,怎么洗都洗不掉、不掉色。”大师的技能令记者叹服,大师的话语令记者兴奋,于是像抢购下般,取下一款倾尽大师心血的长袖模戳印花布裙子,以500元的价格买了下来。

  “现在买,早晚就可以穿了,我再送你一块模戳印花手帕,这块给大家演示的黑白模戳印花布也送你作个留念。”吾吉阿西木大师接连的两送,令记者感受到了他满满的诚意。

  “英吉沙县不大,却有英吉沙小刀、土陶、模戳印花布、达瓦孜4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过去,匠人们都是在自己家的作坊里生产产品,‘养在深闺人未识’。近些年,山东济宁援疆指挥部倾力打造非遗小镇,将四项国家级非物质遗产都请进大雅之堂,目的是充分展示民族文化的璀璨瑰宝,吸引天下更多的游客前来欣赏、感受国家级非遗的美丽和魂魄,让非遗产业发扬光大,后继有人!”英吉沙县委书记夏云帆说。  (喀什地区融媒体中心记者霍然  文/图)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国廉评论网"或带有国廉评论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国廉评论网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本网注明“来源:×××(非国廉评论网)”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版权问题联系:18201558382;我们将在核实确认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