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廉评论] 民办义务教育应分类施治、逐步调控

作者:刘日

2022-09-06 08:33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民办教育是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功不可没。对义务教育阶段的民办学校未来发展的政策导向,将直接关系到我们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百年大计。应该基于不同地域特性及教育需求,考虑民办教育发展的复杂性、长期性和艰巨性,在“支持与规范民办教育”的大环境下,因地制宜,因校施策,避免简单化、“一刀切”,逐步消除社会矛盾,确保规范民办教育发展工作能够平稳有序地实施。
 
        一、规范民办教育“一刀切”会给社会发展带来新问题
        2021年成了教育大变革的一年,“双减”、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民办教育发展规范调整、高中阶段普职分流、校长教师轮岗等教育新政密集出台。其中,关于规范义务教育阶段的民办学校一直备受舆论关注。国家为了规范民办教育,优化教育生态,接连出台新政,这是非常必要的。在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过程中,政府加强对民办教育的规范,是履行义务教育责任的客观要求,也反映了当下教育市场的供需关系,是深化教育体制供给侧改革的突破口。
        但是,对于义务教育阶段的民办学校比例”一刀切”的限定,使得全国各地大多停止了对民办学校的审批,存量学校或者转为公办,或者停止招生,或者缩减招生规模。四川、湖南、江苏等省明确提出不再审批新的民办学校,调减民办学校在校生占比,其中省域内不超过5%,县域内不超过15%等。
        对于民办教育的比例管制,既不符合市场经济基本的制度要求,也违背常识,脱离实际。在全球范围内,没有对私立教育设置比例的先例。广东在东莞等珠三角地区,民办学校学生占比普遍在30%以上,还有很多县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学校在校生占比60%以上。浙江省小学是14%,初中是19%,这么大的比例怎么能限至在5%呢?对此,应统筹考虑,慎重作出决策。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倪闽景认为,“一刀切”的限定,容易引起社会波动。因为目前全国省市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学校在校生占比情况差异较大,一些民办学校比例偏高的地区统一消减规模,意味着急需新增一大批公办义务教育学校,但地方政府的公共财政和编制根本不能支撑,尤其是四五线城市、县级城市,更是捉襟见肘。
        21世纪教育研究院理事长、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杨东平指出,我国的教育新政,首先必须依法行政、依法治教,保护私人财产,保护民办学校的合法权益。即便要做出一些政策调整,也应该是尊重历史、遵循现实,在保护私有财产的前提下,做到通情达理、合情合理,不能简单粗暴“一刀切”,完全罔顾法制社会的规则,违反国家基本经济制度。
        目前“一刀切”政策所导致的问题,可汇总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是公办学校没有短时间内做好接收全部义务教育阶段孩子们的能力。不管是学校硬件还是教师队伍及学校管理理念,都还没有做好准备,而且众多家长有寄宿的要求,这就要求公办学校在财力投入、管理体制等各方面要有大的动作,要有不同以往的重大改变才行。
        第二是造成教育资源的大量闲置和浪费。对民办学校强行“一刀切”,只会造成民办教育资源的浪费,许多民办学校高标准的教学楼、宿舍楼、实验楼、体育馆等资产将会大量闲置,大量教职员工面临失业困境。
        第三是诱发社会不稳定。在民办学校中,有相当一部分学校是在长期办学实践中逐渐成为老百姓认可的优质教育资源,若停办或转公,极易引发群体事件,且学生家长对于个性化教育的需求客观存在,仅靠公办学校难以满足。最重要的是重新加大了“上学难”的社会矛盾,引发社会不稳定问题。
 
        二、民办教育的良性发展符合我国当前的国情、符合未来发展的需要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人均受教育程度,决定了这个国家的文明程度和进步程度,教育真实意义就在于此。法国作家雨果说过“多建一所学校,就少建一座监狱”。民办教育是我国社会制度和文明社会进化的共同选择,符合教育发展的方向,符合国家现实的需要,符合社会发展的方向,更符合人类发展的方向,好的民办教育不可或缺。
        第一是教育的发展应与城镇化进程匹配,民办教育对解决教育资源短缺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让教育与城镇化进程和谐同步成为不可回避的民生命题。据国家统计局2021年 5月11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的城镇化率已经超过 60%。这给教育带来了极大挑战,集中体现在教育资源的严重不足,优质教育更是短缺。
        以衡水为例,2022年适龄儿童少年入学者约有 36.7万人左右,近年来自二胎、三胎政策放开,生育率又持续上升,就读学生大幅度增长。2022年衡水市普通高中招生计划显示,参加中考的孩子约有6.95万人,公办普高招生约2.05万人。在取消民办初中义务教育阶段招生后,大量学生求学无门、就学困难。公办教育难以满足城市化进程带来的就学需求矛盾凸显。这归根到底是政府无法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基础教育的需求,因为公办教育很难兼顾不同阶层、不同家庭、不同学生对教育多样性的需求。
        教育是最基本的民生,教育优先也必然是城镇化所应遵循的准则,积极调动各方力量形成合力,允许民间力量在义务教育阶段办学,才能有效缓解教育资源短缺、提升政府治理能力。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口结构的变化、生活水平的提升,人民群众对未来教育的品质需求将不断增加。优质的民办义务教育,既能丰富社会教育资源供给,还能满足群众不同层次的需求。义务教育的多样化可以充分促进教育发展与城镇化建设的和谐共生。
        第二是优秀的民办学校符合教育规律,有市场需求和生命力。2002年《民办教育促进法》颁布以来,民办教育蓬勃发展。据统计,到 2020 年底,全国共有民办学校 18.67万所,是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对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功不可没。在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依法管理方针的指引下,民办教育不断发展壮大,层次类型多样、结构功能完备、充满生机活力。民办教育的发展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多中选优、规范发展的过程,缓解了目前教育资源紧张的局面。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义务教育阶段的民办学校也是市场选择的结果,为义务教育事业注入生机活力和竞争力。在满足不断扩大的人民对高品质教育需求的同时,民办学校可以缓解社会就业压力、创造更多内需,有效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从目前绝大部分民办学校的情况看,民办学校有一整套完整、科学的管理制度,能够确保学生在校内学会、学足、学好,也能保证学生有更广阔的活动空间和兴趣爱好,并为他们的升级进步奠定了必要而坚实的基础;在师资建设上,民办学校实施企业化的激励机制,一方面解决了公办学校因编制问题学科类缺编、结构性缺编产生的教师不足问题,还带来了大量劳动就业机会;另一方面通过高效的激励措施,确保人尽其才,强化师德师风建设,进一步夯实教师队伍爱岗敬业的基础,不断提升家校之间、师生之间的有效交流,真正用心去关爱学生,扎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可以说,这些民办学校不仅可以减轻国家财政的负担,为群众提供选择性的教育服务,提升社会福利水平,而且能够创新教育机制,突破公办义务教育办学死板和平庸化的体制瓶颈,有利于最终实现义务教育的均衝发展,和公办教育一起搭建更为健康、更有利于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的教育生态系统。
        衡水是民办教育大市。调研发现,当前推进规范民办义务教育,还是要立足实际。“衡水教育模式”是在当地的地域环境、人文历史、经济发展、思想理念等复杂因素共同影响下形成的。截止 2021年底,衡水民办学校达到40多所。使衡水教育辉煌的不只是“衡水中学”,还有一批历经时间检验、坚持正确办学、用心做好民办学校,同样是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如衡水泰华中学、衡水滨湖志臻中学等。按照现代教学标准,这些学校拥有雄厚的师资力量、高规格的校舍、先进的教育教学设施,教学成绩和素质教育成果显著,在衡水乃至河北省影响力大,口碑好,对平衡教育资源、提高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第三是民办教育有利于真正地促进教育公平,满足部分家长特别的需求。当前,公众对教育的认知已经有了很大提升,但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优质教育仍然相对匮乏。受地理环境、教育政策、经济水平、人口结构、历史文化等因素影响,我国义务教育资源各地分布差异比较明显。中西部区域、四五线城市和县城及乡镇,教育资源匮乏,师资水平相对较低,孩子们很难接触到优质教育资源。北上广深及省会城市、沿海城市区域的教育资源充足,师资水平高,孩子们可以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在信息社会的技术加持下,社会认知水平提升,欠发达区域和优质教育资源短缺城市的群众非常渴求优质的教育资源,对教育资源的均衡性、教育机会的公平性格外敏感,而教育本身,对于区域整体社会发展水平的影响程度,也会更加明显。
        尽管教育的重要性是全民共识,但多数家庭缺乏有效管理能力。一线城市家长的素质、能力、经济条件能够充分胜任对孩子的家庭辅导,而县级及以下乡镇的大部分家庭对孩子尚缺乏有效的管理能力和精力。大部分家庭是留守儿童,父母外出务工,孩子跟随老人生活。老人文化课知识不足,又缺乏正确教育方法。即便父母勉强将孩子带在身边,父母对孩子的学习辅导也往往有心无力,只能托管或送到培训机构。所以大部分家庭对孩子的教育是焦虑的、渴望的。“双减”政策取消了学科类集中培训,很多家庭对于孩子的辅导演化成老师的私教小课堂,甚至是一对一辅导,无形中更增加了家庭负担。在中考全省、全市一张卷的情况下,城乡孩子因教育资源不均衡导致的成长差距格外显著。对孩子的教育是每个家庭最大的事。孩子们在接受基础教育的起点上就拉开了距离,这是有损教育公平的关键问题。
        如何让优质民办学校健康发展,应作为一个重点课题进行研究
        无论是从供给侧还是需求侧看,民办教育仍是国家整体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政治优势明显,治理能力日新月异,管理体制效能突出,完全能够把握民办义务教育的办学方向。
        规范民办教育,能够让义务教育阶段的民办学校和公办学校平等竞争,对民办教育的长远发展是好事。但面对该阶段的民办教育政策越收越紧和预期的不确定性,民办学校的举办管理者、师生、家长,在现阶段普遍不可避免地陷入了焦虑和不安。
        众多民办学校的举办者,对党和政府的重拳施治非常拥护,但是也希望国家在对该阶段的民办学校的治理中,允许各地方根据经济发展状况和教育资源配置情况,确定合理的民办教育规模,在出台政策上,回归理性、分类施治、逐步调控。
        我们在衡水调研中了解到,像衡水滨湖志臻中学的举办者,是位有家国情怀、教育情结和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家。他发自内心的感悟是因为受到良好教育、读书多才走到今天。他认为基于衡水多年以来形成的衡水教育模式,多修一间教室,就能让更多的孩子改变命运。
        优质的教育资源永远短缺,坚持办好优质民办学校是能力更是一种使命。教育的真实意义并非清北论,而是立德树人,坚持正确的办教育,办正确的教育,办国家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教育。在这样的民办学校上学的孩子们,不一定都能考上清北,但可以保证每个孩子有学上且享受到优质的基础教育资源。通过养成教育,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把每一个孩子培养成有用之才,这样的教育才是有生命力的。
        对于在推进规范民办教育的过程中,怎么让这些优质的、规范的、老百姓信得过的民办学校健康发展,给他们一个好的未来,应是我们要研究的重点课题。

(作者:国务院参事室原特约研究员、国廉评论专家委员 刘日)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国廉评论网"或带有国廉评论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国廉评论网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本网注明“来源:×××(非国廉评论网)”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版权问题联系:18201558382;我们将在核实确认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