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制机制改革释放科创动能 中国工程院30年硕果累累 信笺中国丨永不止步 勇攀高峰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作者:薛鹏

2024-07-26 10:27

f13b457d2e49679f8259091d9c9ee846_W020240726239764507433.jpg

制图:李芸

17441ebbaab232f42d1c115dfd0ac924_W020240726239764577466.jpg

7月20日,“科学与中国——千名院士·千场科普”行动一周年科普报告会在京举行。据介绍,“千名院士·千场科普”行动启动以来,广大两院院士通过科普报告、访谈、视频、图书等多种形式,已开展逾千场科普活动。图为当日,在中国科学院学术会堂,中国科学院院士、202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薛其坤教授在作题为《高温超导》的科普报告。新华社记者 金立旺 摄

a1bab05f75fd93ecb68842e90076792d_W020240726239764633371.jpg

中国工程院发布的《中国工程院与大国工程》《中国工程院与战略咨询》,涵盖了院士主导或参与的100项工程科技成果以及100项战略咨询研究成果,包括中国高铁、青藏铁路、特高压输电等,为国家的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近日,连接川陕革命老区腹地巴中、南充的巴南高速铁路(简称巴南高铁)正式开通运营,图为首发列车D5133次列车从巴中东站驶出。新华社记者 江宏景 摄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在科技体制改革方面,提出加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优化国家科研机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科技领军企业定位和布局,改进科技计划管理,强化基础研究领域、交叉前沿领域、重点领域前瞻性、引领性布局等。这为广大科技工作者在新征程上做好科技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

6月3日,在中国工程院建院3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发来贺信,代表党中央致以热烈祝贺,向全院院士和广大工程科技工作者致以诚挚问候。

1994年6月3日,中国工程院正式成立。该院是中国工程科学技术界的最高荣誉性、咨询性学术机构,由院士组成,致力于促进工程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贺信中指出,30年来,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工程院团结凝聚院士和广大工程科技工作者,大力推动工程科技发展,不断攻克科技难关,建设大国工程,铸造国之重器,为推动我国工程科技创新进步、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30年来,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工程院团结凝聚院士和广大工程科技工作者走过光辉历程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科技事业发展。20世纪90年代,随着世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我国工业化建设热潮的到来,我国科技界一批有识之士积极倡议,向党中央提出了《关于早日建立中国工程与技术科学院的建议》,选举在工程科学中作出重大创造性成就和贡献、热爱祖国、学风正派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为院士,授予终身荣誉。

在关键的历史时期,党中央审时度势,批准成立中国工程院。经过周密筹备,中国工程院于1994年6月3日正式成立,朱光亚院士被选举为首任院长。这次大会上除了产生中国工程院的首批院士,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统一改称院士,中国两院院士制度就此形成。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科技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出席两院院士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2014年6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上强调:“长期以来,我国院士制度在推动科技界出思想、出谋略、出成果、出人才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

2016年5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强调:“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是我国科技大师荟萃之地,要发挥好国家高端科技智库功能,组织广大院士围绕事关科技创新发展全局和长远问题,善于把握世界科技发展大势、研判世界科技革命新方向,为国家科技决策提供准确、前瞻、及时的建议。”

2018年5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上强调:“多年来,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围绕事关国计民生的重大战略问题,紧扣国家发展新战略新形势新需求,组织广大院士开展战略咨询工作,得到了党中央高度认可。我看过两院院士提交的很多意见和建议,都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2021年5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科学院第二十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五次院士大会和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对院士提出四点希望:希望广大院士做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表率;希望广大院士做追求真理、勇攀高峰的表率;希望广大院士做坚守学术道德、严谨治学的表率;希望广大院士做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表率。

2024年6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上强调:“希望两院院士作为科技界杰出代表,冲锋在前、勇挑重担,当好科技前沿的开拓者、重大任务的担纲者、青年人才成长的引领者、科学家精神的示范者,为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再立新功!”

建设大国工程、铸就国之重器、建设高端智库、坚持学术引领……30年来,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工程院团结凝聚院士和广大工程科技工作者走过光辉历程,为国家发展、社会进步、人民幸福作出重要贡献。

“中国工程院成立并实行院士制度,对中国工程科技创新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对促进全国工程科学技术界团结与合作,推动全国工程科学技术水平提高,激励优秀工程科技人才成长,发挥了不可替代的战略作用。”中国工程院党组书记、院长李晓红表示。

从首批96位院士到957位院士,两个“100项”展示出院士群体的卓越贡献和不懈奋斗

“中国工程院院士是国家设立的工程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称号,为终身荣誉。”翻开庄重的院士证书,扉页上的这句话分量十足,既是无上荣誉,也彰显着院士承担的重大社会责任。

1994年6月3日,中国工程院成立大会选举产生了钱学森等96位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30年来,一代代工程院院士勇担重任、勇攀高峰、勇毅前行。据中国工程院相关负责同志介绍,中国工程院目前有957位院士,涉及9大学部,一级学科覆盖率达到100%,二级学科覆盖率达76.45%。

“工程院的初心,始终赓续在为国选才的光荣使命之中。”李晓红表示,不负党中央重托,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深化院士制度改革精神,坚持质量第一,把好入门关口,以重大贡献、学术水平、道德操守为准绳,打造出一支高水平高质量院士队伍。

工程科技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30年来,“两弹一星”元勋钱学森、朱光亚、王大珩;“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黄旭华、钟南山;“七一勋章”获得者吴天一、陆元九……一个个响亮的名字,为我国工程科技事业发展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推动工程科技事业实现了历史性、整体性、格局性重大变化。广大院士在深空、深海、深地等领域,取得一大批重大创新成果,突破了一个又一个“卡脖子”难题,有力支撑了一系列国家重大工程实施和一大批大国重器铸就。

6月3日,中国工程院发布《中国工程院与大国工程》《中国工程院与战略咨询》,涵盖了院士主导或参与的100项工程科技成果以及100项战略咨询研究成果。“神舟”飞天、“嫦娥”奔月、三峡工程、南水北调、中国高铁、青藏铁路、特高压输电……100项具有代表性的工程科技成果为国家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水资源、京津冀协同发展、制造强国、交通强国、航天强国、能源安全、碳达峰碳中和、人工智能等项目入选100项战略咨询研究成果,为国家重大战略决策提供有力支撑。

“30年春华秋实。中国工程院一路走来的光辉历程,孕育了工程院独具特色的优良传统,积淀了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李晓红说,面向未来,中国工程院将牢记嘱托,始终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砥砺前进、开拓进取,用实际行动赓续创新奋斗的精神血脉,发扬报国为民的光荣传统,在新的伟大征程上书写新的奋斗史诗,不断谱写工程科技发展新篇章。

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深化院士制度改革精神,监督保障各项部署不折不扣落到实处

科技领域是最需要不断改革的领域。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强调,“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充分激发创新创造活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动完善院士遴选评审机制、优化学科布局、实行退休退出制度、加强学风作风建设,院士制度不断完善。2022年9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深化院士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强调要注重在重大科学研究和国家重大工程中选拔院士,以重大贡献、学术水平、道德操守为准绳,防止增选中的不正之风等。

近年来,中国工程院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深化院士制度改革的部署要求,研究修订一系列制度文件,进一步健全监督体系,切实把好院士队伍“入口关”。这些制度文件完善了关于严肃增选纪律的“八不准”等规定,强化自觉抵制不当行为的责任意识,防止增选过程中的不正之风。在院士资格条件、提名、组织审核把关、外部同行专家评选和院士增选会议选举等环节,进一步强化了对候选人的多方位评判。

2023年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首次发布增选指南,进一步明确增选名额分配向国家急需的关键领域、新兴学科、交叉学科、重大工程、国家重大科研任务和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倾斜,促进领域学科间的平衡发展,满足国家战略需求。2023年11月,增选选举产生的74位中国工程院院士向社会公布。

二十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强调,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和党中央大政方针加强政治监督。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科技部纪检监察组立足职责定位,紧紧围绕党中央深化院士制度改革各项要求,与工程院党组紧密配合,同题共答、同向发力,对改革工作进行高质量、全周期监督。

2023年院士增选工作启动晚、时间紧、任务重,驻科技部纪检监察组深化政治监督,督促工程院党组坚决扛起主体责任,深入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推动引导广大院士和工程院党员干部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改革精神要求上;开展“深化院士制度改革”调研,先后与近百名院士、院士候选人、高校和科研机构管理人员面对面深入交流,在摸实情、听实话、谋实招的基础上,推动工程院强化调研成果运用;与工程院党组开展专题会商,提出相关问题和工作建议,推动工程院党组对《中国工程院章程》等进行修订,系统完善院士增选制度体系。

“突出严的基调,确保院士增选风清气正。”驻科技部纪检监察组有关负责同志介绍,该组与工程院有关部门建立“组院”联动平台,严把候选人资格审查关和投诉举报关,对涉及院士增选拉票贿选的有关投诉举报情况进行全面起底,对办理情况进行“回头看”;针对投诉举报涉及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领域较多的特点,与有关派驻纪检监察组构建“组组”联动机制,凝聚监督合力,提升监督质效;严格执行院士增选标准,严把外部同行专家入库关和评选关,把监督机制全流程嵌入外部专家评选组织实施工作体系。

“下一步,将持续深化政治监督,做好院士增选工作‘回头看’。同时,督促工程院党组稳步推进‘维护院士称号纯洁性’和‘更好发挥院士作用’两项重点改革任务,确保党中央关于深化院士制度改革的整体部署切实取得成效。”驻科技部纪检监察组有关负责同志表示。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国廉评论网"或带有国廉评论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国廉评论网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本网注明“来源:×××(非国廉评论网)”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版权问题联系:18201558382;我们将在核实确认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