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风投喂土拨鼠?看似温馨实则危险

来源:光明日报

2024-08-20 11:11

正值暑期出行高峰,雄伟辽阔的青藏高原吸引了众多游人。在自媒体平台的游记中,除了晒美景、美食,投喂或触摸憨态可掬的土拨鼠成了夺人眼球的流量密码。这样的亲密接触看似温馨,实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高危行为。

出现在社交媒体上的土拨鼠大多为喜马拉雅旱獭,它们生活在高山草甸区域,是传播鼠疫的主要宿主之一。鼠疫是由鼠疫耶尔森菌感染导致的烈性传染病,具有毒力强、病死率高的特征,曾给人类社会造成重大生命财产损失,例如中世纪暴发于欧洲的“黑死病”正是鼠疫的别称。

在我国已发现的12类鼠疫自然疫源地中,青藏高原喜马拉雅旱獭疫源地是面积最大、疫病传播最活跃的区域之一。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2024年1月发表的文献显示,2000年以来,青藏高原喜马拉雅旱獭疫源地累计报告鼠疫病例74例,病死42例,病死率达56.76%。需要指出的是,得益于不断完善的疫源地监测和防治工作,绝大部分病例集中在2005年之前,近年来仍有零星散发病例,不可掉以轻心。

鼠疫虽然可怕,但无需将旱獭视为“洪水猛兽”。在高原地区,旱獭是具有“基石”特点的物种,是十余种大型食肉动物的食物来源,对维护生态系统的健康运行具有重要作用。在自然疫源地,人类感染鼠疫的途径较为明确,一种是被寄生在旱獭身上、感染有鼠疫菌的蚤类叮咬;另一种是在猎杀、食用旱獭的过程中,病菌通过表皮伤口或黏膜进入人体造成感染。因此,只要在游览过程中和旱獭保持距离,不非法食用野生动物,就不必过分担忧。

近年来,由于防治措施和科普宣传的持续推进,疫源地区域本地居民大多对鼠疫建立了足够的防范之心,鼠疫传播规模得到有效控制。但不少业内人士担忧,随着青藏高原旅游热度走高,涌入的游客缺乏应有警惕,同时受到互联网不当信息的影响,纷纷跟风与旱獭或其他野生动物进行亲密接触,将为疾病传播带来新的风险。

实际上,为促进人与野生动物友好共存,相关部门多次呼吁停止投喂野生动物,并出台规定。2023年,新修订的《四川省〈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实施办法》明确了观察、拍摄野生动物不得擅自投食。2024年7月,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发布《关于严禁投喂野生动物的通告》,指出投喂野生动物可能会破坏野生动物自然觅食本能,从而影响生存能力,影响种群平衡,存在病害传播的隐患。《青海省鼠疫防控条例》也强调不得投喂旱獭等鼠疫疫源动物。

在各地政府三令五申之下,为何与旱獭亲密接触之风盛行不衰?显然是现行法规还未能从“纸上”落到行动中,投喂野生动物的人员没有得到应有的处罚。诚然,高原地广人稀,地形地貌复杂,给日常巡护带来了不小挑战,靠监控摄像头也难以覆盖广袤的野生动物栖息地。如何有效监管投喂野生动物的不文明行为,各部门应积极研判,加强合作,提高监管和执法的效率,力争把风险化解在源头。

在自媒体时代,平台方的角色也尤为关键。随着我国国家公园建设不断取得进展,以自然生灵为主要欣赏对象、以保护生态环境为重要前提的生态旅游逐步走进大众视野。若投喂野生动物的图文、视频屡屡成为爆款,甚至获得算法的青睐,这无疑会在社会上起到极其负面的示范效应,极大地削弱科普教育和法律法规宣传的效果,对生态环境和公共卫生安全构成威胁。面对这种新兴的不文明旅游行为,平台方应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坚决抵制那些可能带来短期收益的“毒流量”。通过优化推荐机制,加强内容审核,建立和完善用户反馈和举报机制,及时阻断不当内容的传播,维护生态旅游的健康发展。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国廉评论网"或带有国廉评论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国廉评论网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本网注明“来源:×××(非国廉评论网)”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版权问题联系:18201558382;我们将在核实确认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