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国廉评论甘肃省观察室主任 国廉评论甘肃观察室观察员 郭艺
2024-10-13 10:25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文旅康养产业蓬勃发展,成为拉动内需、 促进消费的重要手段。但在一片繁荣景象之下,“变味”的文旅康养项目悄然兴 起,打着文化、健康、养老的幌子,实则沦为房地产开发的新阵地,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深思。
这些现象的产生究其根源,是由一系列复杂且交织的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一、从美好愿景到扭曲现实文旅康养产业的初衷,是融合文化体验、旅游休闲与健康管理于一体,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然而,实践中出现的种种乱象,如“文旅 小镇”变身为“鬼城”,康养社区沦落为“炒房战场”,不仅背离了产业发展的初心,更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破坏了市场秩序。
二、现象分析:房地产化的驱动力与责任链条 (一)房企的投机心理 房地产企业在面临调控压力与利润空间压缩的情况下,转向文旅康养领域寻求新的增长点。他们利用政策红利和市场盲点,将重心放在住宅销售上,而非真正的文旅产品打造和服务供给,这种短视行为无疑是对产业生态的侵蚀。 (二)地方政府的角色错位 在经济增长压力下,部分地方政府过于依赖房地产来刺激 GDP,对文旅康养项目缺乏精准定位与长远规划,盲目招商、低价供地,忽视了对项目质量和运营效益的考量,客观上为房企的“擦边球”提供了便利。 (三)监管缺位与市场失灵当前,文旅康养领域的行业规范尚未成型,监管体系存在滞后性,加之市场竞争激烈,优质资源稀缺,使得市场机制无法有效筛选出真正有益于产业发展的好项目,反而催生了一大批只重眼前利益的“伪文旅”。(四)消费者的信息不对称普通消费者在面对琳琅满目的文旅康养项目时,往往难以区分其真实属性, 易被华丽的外表和诱人的承诺迷惑,最终陷入“买椟还珠”的尴尬境地。
三、对策建议:共建文旅康养产业的良性循环 (一)重塑行业标准,强化顶层设计 国家及相关管理部门应加快出台文旅康养产业的标准体系,明确界定何为真正的文旅项目,如何评判康养设施的有效性,以此为依据进行项目审批和后期监管,确保每一项投资都能落地生根,惠及民生。 (二)地方政府转型思维,培育产业土壤 地方政府需摒弃“唯 GDP 论英雄”的旧思路,转而关注文旅康养项目的社会效益与环境友好度,通过设立专项基金、税收优惠等措施,支持那些专注于内容创新和服务升级的企业,营造有利于产业健康成长的生态环境。 (三)加大监管力度,维护市场正义一方面,建立健全跨部门联合执法机制,定期对文旅康养项目进行综合评估, 严厉惩治虚假宣传、违规销售等行为;另一方面,引入第三方评价体系,公开透明地披露项目信息,让消费者拥有知情权和选择权。 (四)提升消费者素养,倡导理性消费 媒体与教育机构应携手合作,加大对文旅康养知识的科普力度,帮助大众建 立起正确的消费观念,学会识别项目的真实价值,避免盲目跟风,共同营造健康的市场风气。 (五)强化行业自律,构建共赢格局 文旅康养领域的行业协会应主动承担起引领角色,发起倡议,制定行规,鼓励企业间交流互鉴,共享成功经验,打击恶性竞争,共同维护产业形象,推动整个行业向着专业化、精细化的方向迈进。
四、文旅康养,未来已来面对文旅康养项目变相开发房地产的现状,唯有全社会上下一心,各司其职, 才能拨乱反正,让文旅康养产业回归本质,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融汇人文与自 然的美好桥梁。我们也期待着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真正以人为本的文旅康养新时代的到来!
国廉评论副总监 王维维
1、凡本网注明"来源:国廉评论网"或带有国廉评论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国廉评论网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本网注明“来源:×××(非国廉评论网)”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版权问题联系:18201558382;我们将在核实确认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