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中国行为法学会廉政研究委员会副秘书长、调研室主任窦兰芳 浙江省观察室主任 张兆群
2025-02-28 09:03
2025年2月17日召开的中央民营企业家座谈会,是在国内外经济复杂形势下对民营经济地位和未来发展方向的系统性定调。通过综合分析多份权威解读和专家观点,会议的核心精神可以概括为以下五大方面:
一、重申民营经济的战略地位,强化信心与政策支持
座谈会明确将民营经济定位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支柱,强调其“前景广阔、大有可为”,并释放出“从定心丸到动员令”的转变信号。相比2018年座谈会侧重于解决民企生存问题,此次会议更强调通过政策支持激发民企在科技创新、产业升级中的引领作用,尤其是在中美竞争加剧的背景下,民企被视为突破技术封锁、提升产业链韧性的关键力量。
二、聚焦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明确重点支持方向
会议将硬科技领域的民营企业提升至战略高度。参会企业家代表来自通信(华为)、新能源汽车(比亚迪)、半导体(韦尔股份)、机器人(宇树科技)等科技密集型行业,反映出政策将优先支持AI、新能源、高端制造、农业科技等领域。这些行业既是“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载体,也是突破国际技术壁垒的重点方向。
三、推动政策落实,优化营商环境
会议提出“扎扎实实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重点包括:
1. 破除市场准入障碍:保障民企在土地、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获取上的公平性;
2. 解决融资难题:通过金融产品创新降低融资成本;
3. 清理拖欠账款:要求地方政府优先解决民企资金链问题;
4. 规范执法行为:整治乱收费、乱检查等干扰企业经营的行为;
5. 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减少行政干预,强化精准服务。
四、提振市场信心,推动经济循环修复
会议通过释放政策支持信号,旨在打破“就业-收入-消费”循环不畅的困局。短期目标是增强民企投资意愿,促进就业和消费;长期则通过鼓励创新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专家田轩指出,这一信号可能推动资本市场对科技股的估值逻辑从“低估值修复”转向“技术护城河”的重估。
五、应对内外挑战的战略考量
会议背景与2018年类似,但面临新变化:
-内部压力:国内需求不足、房地产调整深化,需依靠民企填补增长缺口(民企贡献70%以上科技创新成果);
-外部竞争:美国对华技术遏制的背景下,民企成为突破高端技术封锁的主力军;
-制度保障:《民营经济促进法》的加速推进(草案已征求意见),旨在通过立法稳定民企预期。
风险与挑战
尽管政策方向积极,但仍需关注执行层面的不确定性,例如地方财政压力导致账款清理滞后、部分前沿技术研发周期长等问题。
总结
此次座谈会的核心精神在于:通过制度保障与政策支持,将民营经济从“保生存”转向“促升级”,使其成为经济转型的核心驱动力。其政策意图既是对内破解增长瓶颈,也是对外提升国际竞争力的战略布局。
1、凡本网注明"来源:国廉评论网"或带有国廉评论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国廉评论网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2、本网注明“来源:×××(非国廉评论网)”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版权问题联系:18201558382;我们将在核实确认后处理。